图源|Unsplash
作者|芥末堆尔瑞
编辑|芥末堆 天一 吉吉
手脚冒汗、呼吸困难;脊背发凉、坐立难安;全身冰冷、四肢僵硬……当监考老师拿着一沓卷子踏进教室门槛,这种体感就像刚刚开动的过山车,随着老师迈开的步伐,渐渐升到跑道的最高点。当过山车打了几个弯(几道题不会做),经过一段平缓地段(放会儿假),让你以为这就是结束的时候,命运又会出其不意,带你来到发成绩的环节:不好意思,先前体验,再来一遍。
考试、发成绩,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生涯都会经历的节点。可为什么每次到了那个关口,我们都会又一次感到紧张、焦虑?难道每次焦虑,都是因为考前没准备好、不自信而导致的心里亏欠吗?
临床理论研究证明,焦虑的发作机制可不仅仅是“不自信”这样简单。
“适度焦虑”和“焦虑症”
我们都知道,适度的焦虑,能帮助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,考试时甚至能帮助我们激发超常水平。但一旦紧张过度,或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,“适度焦虑”就有可能变成“焦虑症”,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了。
每年的高考和考研时段,都是考生当场晕倒和急性肠胃炎的高发时期。笔者至今仍记得,老师和家长都会在考试之前告诫我们清淡饮食。年轻时只以为清淡饮食能帮助我们减少上厕所的频率,却不曾想,原来紧张和压力首先影响的是我们的脾胃。为了让肠胃在考试期间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营养,清淡饮食则成了标配。
由考试紧张焦虑带来的生理反应,接连被媒体曝出;图源:百度
由此看来,“焦虑”可不只是一种情绪那样简单,它还能对我们的生理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。
根据情绪体验进行分类,焦虑症可分为急性焦虑、慢性焦虑和恐怖症(如社交恐惧症)三种常见形式。在考试和查成绩情景中,学习者则以轻度(适度)焦虑和急性焦虑最为常见。临床上,判断焦虑者处于何种焦虑状态,可采用焦虑程度量表进行判定。
而如上述那样在考试前焦虑到晕倒,就远远超过“适度焦虑”的范畴了。
急性焦虑症:又称惊恐障碍。惊恐障碍患者常感到惧怕、怯懦、易受惊吓、濒死,同时伴有呼吸困难、心慌气短、胸闷不适、头晕、泛呕、出汗等症状。发作次数不定,发作时可持续数小时,间歇期可无明显症状。
相较于急性焦虑症,慢性焦虑症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更长,多在6个月或以上。患者常感到莫名恐惧、受威胁、精神紧张、不安,且这种情绪不能受自己控制。与此同时,生理状况受到实际影响,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导致坐立不安、肌肉紧张、心慌气短等生理反应的产生。
那么我们的焦虑情绪究竟从何而起?我们又能如何有效缓解和治疗焦虑症呢?
焦虑症的发作机制
焦虑症的发病机制,除了不可控的遗传因素,还涉及心理、生理病变等因素。遗传因素在这里不加赘述。下面且看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是如何解释焦虑发作原理的:
认知心理学派观点:决定焦虑程度的,不只是客观的危险,还有个人对危险的评估。
焦虑症患者往往会高估实际情景中的危险程度,并且固执地依赖逃避的方式处理他们的恐惧——这是导致焦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。
这类人通常会过度警惕威胁的征兆,产生有胁迫性的自发思想。但躲避这些危险的刺激,又不能让他们拥有足够安全感。当陷入“外界刺激-猜想-逃避-焦虑”循环,无法从自发思想中脱离出来时,他们便无法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。
此外,认知上容易焦虑的个体,也更倾向于记住与危险刺激相关的词汇或图像。他们能迅速发现并感知它们,然后焦虑、害怕;即使让他们焦虑的,并不是危险刺激本身。就如考试结束后,学生会对老师手里的一切类似于成绩单的A4纸感到焦虑一样。
认知心理学派认为,认知过程在焦虑症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此类由“自身认知和实际情况不对等”情况引起的焦虑症,治疗方式通常是帮助病人改正错误认知,树立病人对危险本身的理性认识。
除了“认知心理学”,“行为主义心理学”又从行为刺激、条件反射的角度,解释了环境中刺激对焦虑情绪的影响。
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:焦虑症通过“防患学习”产生。“当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危险刺激同时出现时,中性刺激也会变成危险出现的标志”。此时的学习者也会尽力躲避这个中性刺激。换句话说,如果一件事让学生感到焦虑,那么其它与这件事相关的事,也可能令他感到焦虑。
举个例子就不难理解:数学考试后,小明因成绩不佳被老师当众批评(危险刺激)。那么可能当数学老师再次出现在教室(中性刺激)时,学生便会感到不安,并试图躲避这个刺激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学生躲避的范围甚至会不断扩大,以至于再也不敢去接触这位老师。
图源:Unsplash
与心理学派不同的是,神经科学认为,焦虑症的发生,是生理病变的结果,环境只是其触发因素。目前焦虑症的生理病变解释,有“神经递质假说”和“神经内分泌紊乱假说”两种。
神经递质假说:
我们都知道,神经递质是神经突触之间,用于传递信息的物质。那么如果递质的数量变化,我们的情绪也会作出相应改变。在这些递质中,有这么几种递质,能对我们的焦虑情绪作出调控。它们就是“神秘”的、我们肉眼难以看见的5—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、r-氨基丁酸(GABA)、TSPO、神经肽Y、胆囊收缩素等神经递质。它们在我们的人体生态系统中悄无声息,却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
以“5—羟色胺”和“去甲肾上腺素”为例,大脑内的5—羟色胺能抑制大脑产生紧张情绪。如果突触中5—羟色胺的传递量较少,大脑就会处于紧张焦虑状态。为了调整大脑回归正常水平,神经元又将释放该递质。此时若去检查焦虑症患者的大脑,就会发现有大量5—羟色胺的释放。相反,去甲肾上腺素则对它对应的器官有兴奋作用;释放过多,能让人长期处于紧张不安的状态。
神经内分泌紊乱假说:
研究发现,当人处于焦虑状态时,人体内有三条内分泌轴会发生变化。它们分别是:
(1)下丘脑-垂体-甲状腺轴(HPT轴):处于高度焦虑的患者,体内甲状腺素会明显减少,从而促进垂体中促甲状腺素(TSH)的分泌。而促甲状腺素分泌过盛,往往会促成甲状腺结节的产生。这也从一方面解释了,为什么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的人,更容易患甲状腺疾病。
(2)下丘脑-垂体-肾上腺素轴(HPA轴):焦虑能增强HPA轴的活性,释放更多肾上腺素。
(3)下丘脑-垂体-生长激素轴(HPS/HPGH轴):有研究表明,焦虑患者体内的生长激素会急剧下降。这也从一方面解释了,为什么过度焦虑会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发育。
各种医学研究表明,焦虑和生理病变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但究竟是焦虑引起生理病变,还是生理病变致使的焦虑,医生们还无从验证。对于焦虑根本的“制动机制”,各大学派(心理学、西医学、中医学等)也是众说纷纭,没有定论。
不过既然焦虑症状已经发生,考试前的焦虑甚至能让我们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,我们又能如何进行缓解及治疗呢?
(1)“深呼吸”——缓解轻度焦虑最快、最有效的方法。一般认为,人的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着皮肤、心血管和内脏的反应性活动。当人处于紧张、焦虑和持续注意的状态中时,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加强,机体心率加快,皮肤血管收缩、皮温降低、皮肤汗腺活动加强。而深呼吸能有效提高机体的放松水平。
但当呼吸训练不足以起作用时,医师们可能就要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和药物干预了。
(2)心理疗法之“认知行为疗法”。在上述对心理学派观点的描述中我们得知,患者产生焦虑感,是因为自我认知和实际状况之间存在差距,“想太多”、“想岔了”,是患者陷入自我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。所以心理治疗的重点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,正确看待即将面临的挑战。
临床上,心理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:医生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,对焦虑症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,让患者对治疗有信心;在与病人的互动中,发现患者的非理性认识,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理性思维,打破恶性的认知循环;帮助患者在实际环境中反复练习,纠正错误的非理性思维;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,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。
(3)药物疗法。药物疗法主要配合心理疗法使用。目前主要的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包含两大类:弱镇静剂(抗焦虑剂)和抗抑郁剂。
前者是最早用来治疗焦虑症的药物,以苯二氮卓类药物最为常见(如下图)。它通过减缓神经系统的工作,达到治疗效果。它见效快、抗焦虑效果明显,但效果持续时间短、副作用多,且易让患者养成依赖性,所以不宜长期服用。因此,医生们找到了另一种来治疗焦虑症的药物,那就是抗抑郁剂。
医学家们发现,焦虑症患者体内往往会出现神经-内分泌系统紊乱、神经递质失衡的情况。而抗抑郁剂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恢复正常,焦虑症状消失。这类药物不会让患者成瘾,但见效较慢。临床上,医生会首先考虑使用这类药物;如果治疗效果不明显,再转向苯二氮卓类药物。
(4)运动疗法。参与体育运动,不仅能增强人的自信心,提高社会交往能力,还能改善人的自我感觉,加速疲劳大脑的恢复。更重要的是,适量的体育运动能使人分散自我忧虑的注意力,从而有效降低焦虑感。关键的是,它有利于任何程度焦虑的缓解治疗。
虽然焦虑的发作机制尚不明确,但我们都可以掌握方法去舒缓压力、应对焦虑情绪。无论是作为学习者还是教育者,引导自己或学生正确应对学习情景里的压力和焦虑,都是至关重要的。
参考文献
[1]杨一帆.焦虑症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研究[J].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,2018(37):95-99.
[2]孔秋玲,邹江冰,蒋琳兰.焦虑症的生化病理机制研究进展[J].广东医学,2011(21):2869-2871.
[3]张洁心.大学生抑郁、焦虑和睡眠状况调查及站桩功干预作用的研究[D].北京:北京中医药大学,2018.
[4]汤明靖.呼吸放松训练对生理反应和疲劳的作用[D].苏州:苏州大学,2018.
[5]谢健,吴爱勤.焦虑症患者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类型[J].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2003(05):327-328.
[6] 商勇,李慧.“出奇制胜”与“反胜为败”现象:“黑马 现象”和“Choking"[J].体育科技文献通报,2006,14(9) :43-45.
[7]李玉芬.试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[J].体育科技文献通报,2008(04):63-65.
想知道您目前的心理健康状态吗?
可以点击下面的心理测评进行测试
抑郁相关测评
抑郁筛查量表(PHQ-9)
焦虑相关测评
其他测评
公司首席咨询师刘义林博士主要擅长抑郁症、焦虑症、恐惧症、强迫症的非药物疗法和婚姻情感、亲子沟通问题的心理疏导。
联系方式:手机 13907605335 微信:xinlidudaoshi
简明精神问题量表(BPRS)
贝克抑郁量表(BDI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