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妈吵架,你会卷入其中吗?
朋友小橘,从小习惯了爸妈吵架,而她从来都是站妈妈那一边,因为小时候是妈妈全职陪伴她,经常跟她抱怨爸爸的不好。
久而久之,她觉得爸爸就是个人渣,不顾家、不关心她们母女、欺骗家人、赌博负债……她讨厌爸爸,甚至讨厌所有男人。
为了保护妈妈,她什么事都为妈妈做主,跟爸爸对抗,声讨爸爸的“罪过”。
另一方面,在亲密关系上她始终存在恐惧,觉得男人都不可信。
直到去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,小橘被迫跟爸爸有了更多时间相处,才发现自己多年来对爸爸有误解,其实她之前对爸爸几乎不了解,只知道“妈妈口中的爸爸”。
我想,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,卷进爸妈的战争硝烟中,不知不觉跟着其中一方批判另一方的不是,成了“第三者”。
今天,我们想来讲讲家庭中这种特殊的模式——亲子三角关系,以及它对我们心理的影响。
01家庭中的“第三者”
夫妻之间发生冲突是必然的,一个健康的家庭中,夫妻之间能够独立解决冲突,并不会过度牵扯到孩子。
但如果父母发生冲突时,子女总是主动或被动卷入其中,就会形成不平衡的“父亲—子女—母亲”的三角关系。
孩子的卷入有很多种形式,心理学家总结为以下四种:
跨世代同盟
亲职化
攻击性迂回
支持性迂回
这些词可能听上去很晦涩难懂,我们结合案例来解读一下它们的含义。
1.跨世代同盟
小橘的例子就属于这种类型,也就是“子女站队”模式:
父母冲突时,其中一方会争取与子女形成联盟来对抗对方,久而久之孩子会站队,对另一方产生负面评价。
2.亲职化
这样的家庭中,孩子成了父母冲突的避难所,甚至扮演了“家长”的角色。
夫妻一旦吵架,就有一方通过寻找子女的情感支持来逃避问题,导致对孩子过度的依赖。
孩子不仅要每次出面协调矛盾,还要承担保护“弱者”的角色,孩子如果不出面,夫妻矛盾就会加剧。
3.攻击性迂回和支持性迂回
有的孩子为了减少父母的冲突,会通过产生“问题行为”,例如沉迷游戏、暴力、早恋等,来转移父母的注意力,把父母联合起来解决其问题,这便是“攻击性迂回”。
与此类似的,还有一种方式叫“支持性迂回”,它指子女通过生病或需要被照顾的形式,来转移父母的注意力。孩子一旦出问题,父母关系反而更近了。因此,孩子表面上鸡飞狗跳,背地里是对父母冲突的恐惧。久而久之,成为“问题儿童”。
02卷入三角关系的孩子,会怎样?
1.自我分化不成熟长期卷入父母的冲突,对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:低自我分化。心理学家Skowron和Schmidt将自我分化具体分为了以下四个方面:
情绪反应:控制情绪的能力;
自我融合:一个人发展出独立于他人的稳定自我意识的程度;.
情感分离,一个人在情感上与他人保持距离的程度;
独立决定:不顾外在的压力、自己做决定的能力;
简单说来,就是越来越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感受,什么是父母的感受;理性上想要摆脱父母,情感上却又纠缠不清。这样的孩子成年之后,会延续着未自我分化的模式:容易情绪失控、无法独立做决定。2.延续不健康的爱情模式很多研究发现,亲子三角关系,会以不同的形式延续在成年子女的亲密关系中。他们想追求自己的爱情来摆脱父母的控制,却不知不觉中走入了重复的模式。例如有研究发现,长期处于攻击性迂回的孩子,成年后更多表现出依恋回避的特征:
爱可以,但不要承诺、不要同居、不要结婚;昨天热情缠绵,今天突然冷淡至极,忽冷忽热;不喜欢太亲密的身体接触,也不想分享内心太真实的想法,保持距离。他们很难信任他人,一方面谈着恋爱,一方面又抗拒亲密。
而处于支持性迂回的孩子,则更容易出现依恋焦虑:一遇到冲突,就会表现得弱小无助(或卖惨),试图博取同情和爱怜,从而达到目的:
没有安全感,表现得很粘人,例如一天十几通电话,反复问“你爱我吗?”情绪容易过激,一生气就会大哭大闹;常用愧疚诱导策略:“我都这样了,你还”“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……”;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,对自己感到不自信,常常害怕被抛弃,害怕不被在乎。而亲职化的子女,长时间过度承担家庭责任,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延续这种模式:
对伴侣过度控制、过度照顾,或者过度妥协。
03作为成年子女,你可以做什么?
1.设立界限,作回子女的角色这篇文章最重要的目的,或许不是治疗,而是帮助我们自我觉察。很多时候我们深陷三角关系,却并不自知。如果你和父母的互动方式存在上文提到的这些现象,那你就需要立界限了。首先,父母的冲突,不能由你来全权承担。如果他们每次有矛盾都要告诉你,那你或许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学会放手不管。一开始放手,或许他们的战争会持续久一点;但是从长远来看,他们无法依赖你的时候,才能真正去解决问题。其次,你需要跳出他们对彼此的抱怨和评价,独立去认识父母。就像小橘,二十多年来她对父亲的评价,完全是来源于母亲。等到她自己去认识父亲的时候,才发现之前其实一无所知,有很多的误解。2.练习自我分化自我分化,简单说来就是把自己从他人中脱离出来,学会敏感自己的需要、自我做决定:
其次,是把理性从感性中脱离出来,学会控制情绪:
如果你觉得自己长期处于低自我分化的状态,你可以通过这几点,来练习改善:1)稳定地认识自己,而不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
例如每个月写一段对自己的评价,也可以用一些“积极”的形容词去描绘:
我虽然很情绪化,但感情丰富也许并不是坏事;别人很喜欢跟我聊天;我擅长共情别人的感受;
2)尽量学会自己做决定,可以寻求对方意见,但是不要盲目听任何人的意见;
3)学会把自己的感受清晰地、理性地表达出来,而不仅仅是发泄情绪
例如,某一天约会对方迟到了,并且没有很诚恳地表示歉意。以往你可能会大发脾气,质问对方:“你怎么可以这样,你根本一点都不在乎我。”
而现在你可以想想,我为什么这么生气,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
你可以说:“我很难过,你刚刚让我感觉到被冷落了,我很希望能够被在乎。”你会发现,一个在自我分化中成长的人,会慢慢在各个方面趋于成熟。
3.不要找同样低自我分化的伴侣家庭治疗大师鲍恩认为,当一个人比父母的自我分化程度低时,他就会选择一个类似分化程度的伴侣。两个低自我分化的人新建立的家庭,会出现更多的焦虑,下一代的孩子又会进一步延续消极的情绪模式。这是家庭焦虑的一种代际传递,而打破的方式,便是选择一个更高自我分化的人结为伴侣。很多研究都发现,高自我分化的人、高依恋安全的人,确实可以治愈伴侣的不成熟,帮助对方更好地自我分化。所以,要相信爱,也要相信自己。
写在最后
如果你觉察到了这些问题,但是感觉到自我力量很难突破这种原生家庭的伤害,那建议你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。咨询师能帮助我们厘清与家庭的关系,与父母设立健康的界限,同时治愈曾经的伤口,重获爱的力量。要相信,你值得拥有不被裹挟的人生!
想知道您目前的心理健康状态吗?
可以点击下面的心理测评进行测试
抑郁相关测评
抑郁筛查量表(PHQ-9)
焦虑相关测评
其他测评
公司首席咨询师刘义林博士主要擅长抑郁症、焦虑症、恐惧症、强迫症的非药物疗法和婚姻情感、亲子沟通问题的心理疏导。
联系方式:手机 13907605335 微信:xinlidudaoshi
简明精神问题量表(BPRS)
贝克抑郁量表(BDI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