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场“心理罢工”这个概念被理解为,员工对个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意放弃。在这种情况下,心理罢工的员工只做最必要的工作,也就是说,只做他们不得不完成的工作。而对其它的工作,就算表面上不表示拒绝,但至少在内心中感到厌烦,并且只有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,这些员工才会着手去做。不少企业中都有这样一类员工,他们有一种心理罢工的情绪,并且拒绝在工作中贡献全力,做出最好的业绩。
一、“带传染的心理罢工”:打击团队士气
“心理罢工”在职场中最直接的具体表现,就是消极怠工。很多时候,员工的言语或行为都能够透露出他们的工作状态,譬如说员工情绪低落,无进取心,对工作积极性较高的同事进行打击、奚落、冷嘲热讽,这些都是“心理罢工”的初级表现。员工在工作时间闲聊、玩游戏,对于上级的工作指令推诿拖延或变相不予执行,甚至还会摆架子,在工作中故意刁难同事不予配合,这些行为就更加显露出员工内心对工作的倦怠和不满,负面情绪很重。”
如果团队中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员工“心理罢工”,那么,对表现积极的员工也会形成一种负面冲击,既然干多干少都一样,自然乐于顺势偷懒,不好好工作。当消极怠工的‘负效应’日渐蔓延,成为一种风气时,企业就面临很大的风险,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效率降低,人浮于事,执行力低下,管理成本增加,更严重者,可能导致整个管理体系的崩溃。
二、并非为了钱,而是心灵“伤不起”
上班族在一段时间的紧张工作之后,最初的心理储备逐渐被消耗,个体自己感觉智慧被掏空了,情感被耗竭了,意志被消磨了,所以会表现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。出现心理罢工的原因有很多。常见的原因有三个:职业倦怠、拖延症、季节性情绪波动,所以要解决就要先找对原因,对症下药:
三、职业倦怠:旅游休假换个环境
职业倦怠,又称职业枯竭,是指上班族在工作重压之下体验到的身心俱疲,能量被耗尽的感觉。在一些重复的机械的职业中比较常见,尤其是如教师、医生、媒体工作人员等。工作久了,如果得不到修复,特别容易出现透支的感觉。
支招:对于职业倦怠,工作是没办法改变和拒绝的,那么要想办法让自己休息一下,比如休假、旅游等,让自己短暂地离开工作场所,或减少在工作地点停留的时间。通过“换个环境”、“休养生息”等方式,寻找新的工作灵感,焕发出新的工作热情和希望。
四、多些自信,学会享受工作
拖延的原因,有时是不够自信而产生了对工作的恐惧、回避,甚至逃离;有时是出于对布置的任务产生了抵触心理,比如内心觉得工作分配不公,或想摆脱工作的操控;有时就是一种习惯了的不良行为方式,压力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,就难以激发行动的动力。
支招:这种拖延症导致的心理罢工人群,则要考察自己的能力、兴趣、特长、性格等与职位、企业文化等是否匹配,是否真的愿意从事这个工作,并享受这个工作。如果不行,可试着选择性地给自己的漏洞“打补丁”,比如提高自己管理时间的能力,培养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,改善自己的行动力等。如果经过努力还不能奏效,就可以考虑是否换一个工作。
五、增加午睡,少吃辣食
在夏季,日照时间长,日出时间早,很多人睡眠缺乏,会被动地早醒。而睡眠不足则会让人感觉精神不振,缺乏斗志,心浮气躁,情绪不稳。
支招:现在天气就像孩子脸,时阴时晴,心理敏感的人群很容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,更容易出现情绪的大起大落,高温的天气,烦躁是自然的,尤其需要照顾好自己,让心情变得凉爽一些。比如,换上翠绿色的窗帘,养些绿植,清爽干净。把卧室布置得更暗一些,每天中午睡个午觉,规律地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,有了烦恼要向知心朋友倾诉,少吃容易上火的辣菜等。
六、企业管理的错误或失误
百伯网的调查显示:有80%~90%的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并不是因为钱,而是因为对其直接上级、工作环境或工作职能的不满。对于一个员工或者一个团队而言,最大的影响往往来自于这个团队的直接管理者,员工沟通和接触最多的也是其直接管理者,因此严重的领导错误势必会造成员工的消极怠工。“领导或上层的一些行为会对员工的职场心态造成影响,例如不合理的批评、对员工的态度不够坦率、对员工偏心、对员工问题处理不及时、对员工的关心不够等等,都有可能导致员工心理不平衡。
对于管理者来说,最重要的是,在对员工的实际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以后,要与员工沟通并谈及这个问题。在这类谈话中要明确地告诉员工,对他们有什么样的要求,作为领导会怎样去做。另外,还应和他们共同制定具体的个人或部门业绩目标。同时强调,对他们照章办事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满意,他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。在这之后的工作中,首先自己遵守协议的规定,否则将丧失员工的信任。同时也应该要求员工改善他们的工作表现,这样才能使团队之间的合作更加成功。
总之,心理罢工是一种信号,提示你需要休息了,或需要给自己“加油”了,需要给自己一些关爱了。读懂了这样的信息,你就会想到适合自己的办法,尽快结束心理罢工,让自己重新轻装上阵